首页

高跟丝袜女王虐奴

时间:2025-05-25 19:25:38 作者: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“成绩单”亮眼:向未来加“数”奔跑 浏览量:34990

  插秧机一天可作业三四十亩地;无人机植保作业,一人一天可以管200亩地……

  3月19日,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,种粮大户戴宏在家迎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——习近平总书记。面对总书记对于农机具和春耕物资的关注,戴宏详细介绍了他家的“种粮装备”。

  悠悠万事,吃饭为大。全国两会后的首次地方考察,习近平就深入田间地头,话农桑、察实情,其背后有着大的现实背景。

 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,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。“中国人才几天时间没饿肚子?”“谁来养活中国?”习近平曾以此警示,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。

  截至2023年,中国粮食生产已实现“二十连丰”,就在本月,全国两会期间,中国再次定下“粮食产量1.3万亿斤以上”的年度目标。

  不过,在不确定因素愈发复杂的当下,求解端牢饭碗的大国“粮”策,依然是丝毫不可懈怠的大课题。

 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让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,“地”和“技”是两个关键抓手。习近平多次强调,真正把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。

  “地”是根本。中国以占世界9%的耕地、6%的淡水资源,养育了世界近1/5的人口,耕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。严守耕地红线,建设高标准农田,是习近平一再强调的重中之重。

  此次湖南考察,习近平要求,确保春播面积,细化春季田间管理;要建设好高标准农田,推行适度规模经营;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,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。

  “技”是出路。解决吃饭问题,根本出路在科技,耕地就那么多,稳产增产根本出路还是在科技。保证粮食安全,领先的农业科技是最大的底气。

  在湖南考察期间,习近平强调,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,加快种业、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;坚持大农业观、大食物观,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,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。

  当然,有“地”有“技”,还要回答“谁来种地”的问题。

  “让种粮也能够致富,进而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,真正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走稳走扎实。”习近平道出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。

  |出品人:陈陆军

  |总监制:张明新

  |总策划:俞岚

  |策划:吴庆才

  |统筹:马学玲

  |执笔:阚枫 袁秀月

  |校对:孙静波

  |视觉:徐洋

  |中国新闻网“习言道”工作室出品

【编辑:李润泽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美国否决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申请 中方回应

在沙特,王伟中提到,广东愿与沙特一道,在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大框架下,以“一带一路”倡议10周年为新起点,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沙特“2030愿景”等发展战略对接,持续深化能源、贸易、数字经济、生物医药、物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,努力实现优势互补、共赢发展。

台风“贝碧嘉”经过嵊泗洋山北部海域 浙江舟山积极防御

他提到,目前,各省正在积极推动中成药进入集中带量采购范畴,也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从试点情况看,相比化药集采还存在一些问题,如没有实行带量采购,致使一些企业虽然以低价中标,但并未获得相应的采购量,影响了政策效果发挥,也影响了中标企业的积极性等。

住房交易税收优惠政策实施5日 36.4万户购房家庭累计减免契税84亿元

从12306预售情况来看,10月6日至8日,全国铁路将迎来返程客流高峰,北京至上海、成都至西安、广州至南宁、广州至汕头、北京至呼和浩特、大连至沈阳、北京至太原、广州至长沙、北京至沈阳、武汉至长沙等区间客流相对集中。截至5日9时,铁路12306已累计售出黄金周运输期间车票1.49亿张。

业界人士厦门共探养老金融和老龄产业的发展与创新

走进窑洞,便能看到挂在墙上的一幅老照片。1945年7月1日,国民参政员黄炎培等一行由重庆飞抵延安。这张照片是毛泽东在延安机场欢迎黄炎培等人的场景。

九部门:到2025年打造500个左右县域商业“领跑县”

文章举例,中国向孟加拉国电力行业注资、加入《亚太贸易协定》,切实践行助力孟加拉国发展的承诺,“这些举措推动了孟加拉国经济增长”。此外,中国提供关税优惠、深化两国贸易合作的举措也凸显中方积极立场,成为赋能孟加拉国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关键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